拉伸曲线分析
文档名称: | 拉伸曲线分析 |
---|---|
文档类型: | doc文档 |
文档语言: | 简体中文 |
文档大小: | 799 KB |
上传者: | 越联 |
文档等级: | ![]() |
发布时间: | 2012-11-16 |
下载地址: | [点击下载] |
文档简介: | 第 1 阶段:弹性变形阶段(oa)两个特点 a 从宏观看,力与伸长成直线关系,弹性伸长与力的大小和试样标距长短成 正比,与材料弹性模量及试样横截面积成反比。 第 2 阶段:滞弹性阶段 (ab) 在此阶段,应力-应变出现了非直线关系,其特点是:当力加到 b 点时然后 卸除力,应变仍可回到原点,但不是沿原曲线轨迹回到原点,在不同程度上滞后 于应力回到原点,形成一个闭合环,加力和卸力所表现的特性仍为弹性行为,只 不过有不同程度的滞后,因此称为滞弹性阶段,这个阶段的过程很短。这个阶段 也称理论弹性阶段,当超过 b 点时,就会产生微塑性应变,可以用加力和卸力形 成的闭合环确定此点,当加卸力环第 1 此形成开环时所对应的点为 b 点。 第 3 阶段:微塑性应变阶段 (bc) 是材料在加力过程中屈服前的微塑性变形部分,从微观结构角度讲,就是多 晶体材料中处于应力集中的晶粒内部, 低能量易动位错的运动。 塑性变形量很小, 是不可回复的。大小仍与仪器分辨力有关。 第 4 阶段:屈服阶段 (cde) 这个阶段是金属材料的不连续屈服的阶段,也称间断屈服阶段,其现象是当 力加至 c 点时,突然产生塑性变形,由于试样变形速度非常快,以致试验机夹头 的拉伸速度跟不上试样的变形速度,试验力不能完全有效的施加于试样上,在曲 线这个阶段上表现出力不同程度的下降,而试样塑性变形急剧增加,直至达到 e 点结束,当达到 c 点,在试样的外表面能观察到与试样轴线呈 45 度的明显的滑 移带,这些带称为吕德斯带,开始是在局部位置产生,逐渐扩展至试样整个标距 内,宏观上,一条吕德斯带包含大量滑移面,当作用在滑移面上的切应力达到临 界值时, 位错沿滑移方向运动。 在此期间, 应力相对稳定, 试样不产生应变硬化。 C 点是拉伸试验的一个重要的性能判据点, 范围内的最低点也是重要的性能判 de 据点,分别称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。e 点是屈服的结束点,所对应的应变是判定 板材成型性能的重要指标。 第 5 阶段: 塑性应变硬化阶段 (ef) 屈服阶段结束后,试样在塑性变形下产生应变硬化,在 e 点应力不断上升, 在这个阶段内试样的变形是均匀和连续的, 应变硬化效应是由于位错密度增加而 引起的,在此过程中,不同方向的滑移系产生交叉滑移,位错大量增殖,位错密 度迅速增加,此时必须不断继续施加力,才能使位错继续滑移运动,直至 f 点。 f 点通常是应力-应变曲线的最高点(特殊材料除外) ,此点所对应的应力是重 要的性能判据。 第 6 阶段:缩颈变形阶段(fg) 力施加至 f 点时,试验材材料的应变硬化与几何形状导致的软化达到平衡, 此时力不再增加,试样最薄弱的截面中心部分开始出现微小空洞,然后扩展连接 成小裂纹,试样的受力状态由两向变为三向受力状态。裂纹扩展的同时,在试样 表面可看到产生缩颈变形,在拉伸曲线上,从 f 点到 g 点力是下降的,但是在试 样缩颈处,由于截面积已变小,其真应力要大大高于工程应力。试验达到 g 点试 样完全断裂。 ……………… ………… …… |
下载说明: | ⊙推荐使用迅雷下载本站文档,使用 WinRAR v3.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压缩包。 ⊙下载本站资源,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! ⊙本站提供的的文档仅供大家学习研究之用。 |